close

 人多好吃飯,每餐一大鍋稀飯、一大盤醃菜常常一掃而光。每逢吃飯時,爸爸經常忙著做家務,催他吃飯,他總是說:“你們先吃,我一會就來”。媽媽常說:“他這個人就這樣,每逢吃飯他就忙。”結果是爸爸經常負責收拾剩飯剩菜。長大以後,我們才體會到爸爸的良苦用心,他是擔心我們吃不飽,才有意避開的啊!父親其實是一個很要面子的人,那時父親一般不在人家吃飯,用他的話說:“吃無錢酒,誤有錢事”,意思是即使吃飯不花錢,也會耽誤事。但實際上那時各家的經濟都不寬裕,招待客人比較困難。做客者也不方便,帶禮物你難辦,不帶禮物人家為難,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忍忍回家。
  
  我對父親的進一步瞭解,是在他遭受挫折的時候。社教運動前,他一直是個大隊幹部,社教工作隊進駐以後,在一次動員會上講:“你們要勇敢地站出來,檢舉揭發這些幹部,不要有顧慮,他們現在就像是站在西瓜上,站在滑地上,一打就倒。”父親沒有參加這個會議,後來得知這個消息後,感到很生氣,就與社教工作隊長爆發了激烈地爭吵。結果因對抗運動,被就地免職。那天晚上,在昏黃的煤油燈下,爸爸對媽媽說:“你放心,不當這個大隊幹部,沒有這份工分補助,一家人照樣生活。”說來容易做時難,當時既不容許外出打工,也沒有多餘的糧食飼養家畜家禽,唯一可能的途徑就是在那點自留地上種菜。此後,小河邊的夜晚就有了一個擔水澆菜人,集市不時出現父親賣菜的身影,種菜賣菜不僅辛苦,還時不時面對一些異樣的目光。儘管如此,每次趕集歸來,爸爸總不忘給孩子帶點零食,諸如炒花生、爆米花、茶米團等等。那段時間,爸爸趕集歸來的身影成了我們心頭的期待。日子一天天過去,一兩年後,對父親的處理得到糾正,此時文革運動也開始了,有一些人替父親抱不平,就對他說:“應該將社教工作隊長揪回來批鬥。”父親不但沒有同意,還勸他們說:“事情過去了就算了,他也是執行上級組織的指示啊。”話是這樣說,但這段經歷對父親的心理還是產生了較大的影響,後來他就要求每個兒子都要學一門手藝,覺得靠手藝吃飯才是比較穩妥。他自己就是因為沒有文化和技術,一生吃盡了苦頭。實際上父親相當聰穎,雖然只讀過幾年私塾,毛筆字寫得周正硬朗,一直到晚年,過年的門聯均由他書寫。大年三十下午,我們展開紅紙,看父親書寫對聯的神態,真是一道亮麗的過年風景。
  
  父親遠行已經很久了,可他的形象依然鮮活,好幾次想寫點什麼,但又停下了,唯恐文字淺陋,詞不達意。,促我不揣淺陋,終成此文。嗚呼!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?父愛如山,無以言表,謹以此文為敬!
 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